2014-07-29 18:04
美国以掠夺原住民土地立国,238年来一直积极扩张。十九世纪前半,经过门罗宣言,路易斯安那购地(Louisiana Purchase)和美墨战争,将领土从大西洋岸一举扩张了十倍,直推到太平洋岸,下一步的扩张自然就是往太平洋走,首当其衝的是两个战略地位很重要的岛国:夏威夷和日本。 1852年,美墨战争才结束四年,海军准将佩里(Commodore Matthew Perry)就急急忙忙地率领炮舰强迫日本对外开放,准备将日本划为美国的特别利益范围,这是美国东亜战略的第一阶段。
1859年时列强在太平洋及周边的势力范围
日本被迫开放之后,如同早了12年在鸦片战争后成为列强鱼肉的中国,也面临社会和经济的危机,不过日本并没有陷入像太平天国那様的全面内战,反而经由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建立了现代的民族国家,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道路。美国原本挑上日本为侵略的目标,是因为来得晚了,中国和东南亜已经被欧洲列强所瓜分;但是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使美国一时无力对外,等到1870年代元气恢復,日本已非昔日阿蒙,不再是殖民扩张的可能对象。此时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其实是夏威夷,而其在东亜的最主要对手是海上的英国和陆上的俄国;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是南北战争中的英雄将领,战略造诣极高,在他的任内美国的东亜政策做了歷史性的转折,决定和日本妥协,以扶植日本经济,支持其向南向西扩张为代价,换取日本对美国占据夏威夷的默认。如此一来,美国可以兵不血刃地达成立即的战略目标,而且不须要直接与战略对手对抗,反而可以由日本担任“清道夫”,挑动日英俄鹬蚌相争,美国则可渔翁得利。美国东亜战略进入了第二阶段。
1872年,日本在美国的首肯下占据琉球; 1874年,发生牡丹社事件,美国海军护送日本部队入侵台湾,英国为保护其在中国的利益,出面“调停”,迫使日本撤军;1875年,1882年,1884年,日本三次入侵韩国,美国海军一再助威;1878年,在美国的支持下,日本开始收回列强在日本的关税特权;1894年,日本为一劳永逸地完成对台湾和韩国的侵略,发动了甲午战争,期间美国派出军舰至日本占领的韩国作“友好访问”,并力促英国保持中立(甲午战争的第一个牺牲者是清朝从英国租来的运兵船,英国驻东亜司令官因此曾考虑干涉)。
1898年,美国正式兼併夏威夷;同年,美国撃败西班牙,夺取了菲律宾;1899年,美国兼併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;从此美国的势力完全控制了太平洋,开始直接比邻日本,不再能容许日本从台湾继续南下。时任总统的老罗斯福决定改变格兰特以来的对日政策,限制日本只能对西(也就是俄国和中国)扩张,但不愿见到日本将俄国或中国完全打垮,以免日本在东亜一枝独大。美国东亜战略进入了第三阶段。
1902年,英国在艰难的第二次布尔战争(Second Boer War)结束之后寻求同盟对象,与德国的谈判失败后和日本一拍即合,签定了英日同盟协约,美日开始渐行渐远;1905年,日本发动日俄战争,次年,撃败俄国,攫取了南满;1908年,美国国务卿鲁特(Elihu Root)与日本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签定协约,承认日本在满洲的势力;1915年,日本对中国提出21条要求,企图独占中国,开始触犯美国的战略底线;1917年,美国加入一次大战,一时无力西顾,被迫与日本签定《蓝辛-石井协定》( Lansing-Ishii Agreement),承认日本在中国有“特殊的利益”。 1923年,美国片面撕毁《蓝辛-石井协定》,从此日本视美国为第一假想敌,而美国的战略不论怎么修改,最高的指导原则永远是让地区强权互相牵制,其具体的方针就是联弱打强,既然当时中国最弱,日本最强,美国的战略就必须向中国倾斜。美国东亜战略进入了第四阶段。
1937年,中日爆发全面战争;1938年,南京大屠杀震惊欧美,提供了美国对内反日宣传的极佳题材;1940年,美国开始限制对日贸易;1941年,罗斯福对日本提出最后通牒;同年,日本偷袭珍珠港,发动太平洋战争;1945年,日本投降,由美国占领;同年,国共内战爆发;1949年,国军退守台湾;1950年,金日成发动韩战,美国和中共先后投入,一夜之间,中共成了美国在东亜的头号敌人,日本和台湾则自然升级为重要的“友邦”,以助美国牵制中国与苏联。美国东亜战略进入了第五阶段。
1953年,史达林中风而死,毛泽东不再对苏联唯命是从;1964年起,美国陷入越战;1969年,中苏因珍寳岛事件而彻底翻脸。到1970年代初,美国国力已在越南消耗殆尽,亟需进行战略收缩,休养生息;苏联则达到了冷战期间国力的巅峰,在西欧和东亜都形成巨大的威胁;此时毛泽东在外四面受敌,在内则有文化大革命的烂摊子,也有了妥协的动机。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可森决定大幅改变在东亜的战略形势,与中共结为同盟,齐抗强苏。在此前提下,日本仍为重要的棋子;台湾的地位则一夕间变得十分尷尬,所幸是美国对中共并不完全信任,仍须将台湾留在口袋里,以备不时之需。于是自1972年起,美国东亜战略进入了第六阶段。
1975年,美国从越战抽身;1980年,苏联重蹈美国的覆辙,入侵阿富汗;1989年,戈巴契夫放弃东欧,苏联威胁不再,美国获得冷战的胜利,自认举世无敌,不再考虑地缘战略,反过来专注于经济,40多年的亲密盟友德国和日本成为金融打撃的主要对象。中共恰于此时发生天安门事件,刚好给予美国一个极佳的藉口将其一脚踢出美欧的同盟核心,任其自生自灭。美国东亜战略进入了第七阶段,这是一个地缘战略忽略期。
1990年,东西德统一,所需的巨大投资刚好抵消了美元大幅贬值带来的金融压力;日本则没这么幸运,房地產和股票的泡沫越吹越大,1991年,泡沫爆破,经济崩盘,从此一蹶不振;1992年,德国赶紧与西欧诸国签定《马城条约》(Maastricht Treaty),建立货币同盟,创建了欧元,从此德国独立于美元之外,不受美国金融手段的直接打撃;1997年,美国依靠其美元政策榨取全球财富的后果在东南亜爆发,多种货币受对衝基金攻撃而崩溃,最后由人民币作为中流砥柱,终于挡住了骨牌效应,稳定了东亜的经济。 2003年,小布希入侵伊拉克,对东亜的战略忽略达于顶点。 2009年,欧巴马出任总统,宣布战略转向东亜(Pivot to Asia),实际上是因为中国现在是东亜第一强国,所以就认定其为新的头号敌人,试图重建冷战的包围战略(Containment ),不过中共的经济影响力太大了,如果撕破脸了明说,则连台湾和越南都不敢加入这个反中同盟,光是日本和菲律宾两个岛国是没有什么作为的。美国东亜战略从此进入了第八,也是当前的阶段。
2010年,美国迫使亲中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辞职;2012年,日本民主党政府彻底垮台,由激进反中的安倍晋三接任首相;2014年,CIA策动乌克兰政变,触犯了俄国的战略底线,普丁全面倒向中共;同年,金砖银行成立,挑战美国主控的世界银行。当前的美国,经过十多年的战争,国力衰退,正如1970年代一様,亟需进行战略收缩,休养生息;同时中共不同于苏联,其主要的威胁是经济上的,而非军事上的。经济上的对峙比军事上的还要昂贵,因此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表面上支持日本和台湾对中共的军事斗争,实际上是让他们在经济战线充当炮灰,所以希拉蕊公开质疑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,转过头来却又求中共继续购买美国国债,继续增大美国自己对中共的经济依赖。习近平的对策在防守上是一方面积极建军,以吓阻美国在东亜进行军事妄动,一方面整饬内部纪律,使美国的离间法无隙可趁;在攻势上则加速工业升级,开拓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关系,持续追求弱化美元的机会。美元作为全球货币,是美国最大的战略优势,也是最大的战略弱点。中美在东亜的战略攻防,军事只是烟幕,真正的战线是在金融上的,台湾的决策人应该对此有适当的认识,以免又再一次被美国出卖了还帮他数钞票。